冀萧旭同学是我校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四年级学生,她于今年年初参加我校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2.5 1.5双学士项目)。近期考完学期试后,她回顾了这半年的学习和生活,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了这一篇“让梦想插上翅膀”,希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澳洲大学的校园及生活环境,了解澳洲大学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希望该文章能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以启发,并引起学弟学妹们对自己学习和前途的思考。
让梦想插上翅膀
2013年11月,我在国际交流处报名参加了本校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经过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专业材料审核,有幸成为首个赴澳留学的西财学子。不知不觉,已来澳洲有半年的时间,在此愿与学弟学妹们分享我这半年的留学生活。
初到澳洲的感受,空气清新,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整个世界都是透亮的。现在特别能理解在来澳洲之前朋友说一定要准备太阳镜,不是为了耍酷而是为了保护眼睛。植被覆盖了澳洲的每一个角落,宽阔的草地,是用来“踩”的,你不会再看到”请勿践踏草坪”的牌子,野花沿路一直开到了尽头,这里没有裸露的土地,大地都被披上了木屑外衣,所以即使刮风也不会有扬尘。每到周末,澳洲当地人都会携家带口的去公园里野炊,吃烧烤,玩澳式足球。澳洲的一大特色就是每个公园里都会有免费的烧烤台,所以,你只需要准备食材,带上啤酒还有一份好心情就可以去拥抱阳光的周末。记得上次和朋友去国王公园野炊的时候,我们还带了把吉他,大家围坐在草地上,每个人都唱一首自己国家的歌,,慵懒的享受着明媚的午后,唱着唱着,巴西朋友突然站起来开始跳舞,其他人也被他的热情所带动,随着音乐的韵律而摇摆。不禁感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异国的美景,还有音乐、舞蹈与欢笑,这才是生活。
出国之前就有听在国外的朋友说,留学生活的辛酸,出国就是为磨练就是去吃苦。但对我而言,一切似乎没有那么糟。学习的过程自古至今都是苦的,无论在哪里,只不过在国外是用另一种语言来学知识,知识点都一样,难就难在语言理解上。我很庆幸和感谢在专业课之前学校给安排了10周的语言桥梁课程,这10周给了我充足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来提高英语水平并且也让我交到了很多异国的好友。国外授课模式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上课没有固定的座位,大家都是围着桌子坐一圈,一张桌子为一个小组。第一节课老师强调的就是“criticalthinking”,也就是要独立思考,辩证的看待问题。每节课都会有一个主题,在看书之前,老师会让我们在小组内讨论并逐个表达对本次话题的观点,每个人都积极的参与讨论,即使有时表达的不流畅或不准确,但大家都尽力的阐述。相反如果在中国的话,我们也会讨论得很激烈,但至于是不是与课堂有关的话题,就不得而知了。每个国家的学生教育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出发点也就有所差异,所以有时在与同学进行思想文化交流时,常常会受到启发,能发现一些新的看待事物的视角从而得出新的观点。总体感受,澳洲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我想谈一谈师生关系。受儒家思想影响,在中国“老师”是绝对不能和“朋友”画等号的。到了澳洲后,才发现师生关系可以如此和谐融洽,外国老师诙谐幽默,爱开玩笑的特点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上课站累了,就盘腿坐到桌子上继续讲,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课堂上就是求学授课的师生,课余之时就是一起去酒吧喝酒聊天的好友。
语言课后,我进入到专业课的学习,虽然有了前期语言的准备,但纯英语的专业课还是让人有很大的挫败感,第一周只能听懂百分之三十。为了克服困难,迎头赶上,图书馆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每天下课后都要去图书馆整理当天所学的知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于国外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起决定性作用。预习可以帮助你扫清不会的专业词汇,大略熟悉第二天的课程内容,使听讲变得更加轻松。复习则是对知识的整理和加深记忆的过程。还有一点,就是之前强调过的自主学习。一节课讲师可能会教授一到两章的内容,授课速度非常快,所以大量的时间和工作都需要自己课下完成。值得一提的是,科廷大学有先进的教学系统和专门研发的教学应用软件“blackboard”(黑板)。老师会将每周上课所用的材料,如,幻灯片,练习题,或其他辅助教材等,上传到blackboard中。每节课都有摄像机进行专业录像,实时录像也会被上传到这个软件中,所以,如有急事未能上课的学生,也可以在空余时间观看课堂视频,同时,如果在复习中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点开视频回放。这种课堂录像确保了老师的出勤率与教学质量,保障每一个学生的权益,值得推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量的积累终会有质的改变,大约五周后,上课明显感觉比刚开始轻松很多,专业术语就那么多,记一个少一个,当全记住时,上课自然就能听懂了。国外一学期只有四门课,但每门课又分了三个部分,讲座课,即中国传统式授课,老师授课,同学记笔记,通常人数较多60人左右;辅导课,即老师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通常一个班只有15人左右,所以老师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应用课,即前半节课做习题,后半节课讲解。“理解”,“运用”,“答疑”相辅相成,使学生把知识掌握的更扎实。
接下来,我想谈一谈课余生活。只有到了国外才能真正领略到什么国际化,什么是五湖四海皆兄弟。在国内,如果对某个国家的文化很感兴趣,了解的途径只有百度或谷歌,枯燥乏味的介绍不会对大脑皮层造成任何的刺激,转眼就忘;但出国后,每一个人都变成了自己国家文化传播的使者,我们在交流中了解彼此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饮食文化,不断的开阔视野,了解世界。丰富的校园活动也为我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这学期让我印象最深的是“multi-culture week”(世界文化周),周一大洋洲节,由澳洲土著人给大家表演原始部落的生活,;周二美洲节,有乐队演奏爵士乐,随后热情奔放的巴西人表演桑巴舞;周三欧洲节,欧洲的魔术师在校园里表演魔术;周四非洲节,提供非洲的传统粗粮啤酒,并邀请学生一同参与非洲民族鼓表演。周五亚洲节,提供亚洲美食与印度人体彩绘。还有各式各样的主题派对,帮助学生扩大交际圈。
这半年来,我的生活是充实的,是快乐的,因为有父母、老师的支持,有各国朋友的陪伴,更重要的是勇敢地迈出了国门,实现了自己从小以来的出国留学梦。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给梦想插上翅膀,飞向耀眼的明天。
对此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国际交流处报名,如有进一步的问题也可直接与我联系。(qq:350827817)